教育教学
快速链接
西南交大附中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
发布日期: 2016-05-30 浏览次数:

一、指导思想

为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全体师生品德修养,教育和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金牛区教育局相关要求和我校实际,制定《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国学经典教育实施计划》,开展我校国学经典特色教育活动。

二、目的意义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民族文化的有力抓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需要。

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旨在加强全校师生道德教育、人格教育、智力教育和国民教育,让师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确立道德行为规范,提高文明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构建美好和谐校园,同时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施原则

       1.与日常德育工作相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常规教育活动中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的思想,在国学经典教育中解读常规教育的要求。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要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和国学经典教育自身的规律。

2.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要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注意讲解规范言行、修养身心的传统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给国学注入新的生机,升华新的境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知行合一,使学生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养成儒雅的君子之风。

3.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要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在新一轮的普遍性的国学经典教育中,根据我校和学生实际,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推动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动力。

4.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要构建书香校园,在学校整体环境的设计、规划上,做到既要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要求,又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在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国学,学习国学。

四、主要内容

在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精选部分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契合时代发展精神、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水平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现有学习内容的扩展、完善和补充,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经典典籍

《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百家姓》、《弟子规》、《论语》、《孟子》、《孝经》、《中庸》、《大学》、《老子》、《庄子》、《史记》、《吕氏春秋》、《墨子》、《孟子》、《诗经》、《礼记》等经历岁月洗礼,历久弥新,适合青少年阅读,对优秀人格和良好品行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的中华经典。

2.文学艺术

诗经、楚辞、汉乐府、唐宋诗词、散文,元曲、明清小说、国画、书法、戏曲等深受国人喜爱,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形成发育具有深远而长久影响的一些优秀作品。

3.中华国粹

五禽戏、中医、武术等中国特有的技能、技艺。

五、实施途径

紧密结合时代精神,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阵地作用;要坚持积极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有形学习与潜移默化相结合,使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形式、方式渗透、融合在学校生活全部过程之中,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校园文化建设一个重要内容。

(一)课程开发

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将国学经典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确保教育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规范性。

(二)经典诵读

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实施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保证经典诵读活动正常、持续开展,学校应将“经典诵读”“经典书法”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课程,每学年共安排不少于40课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为了增强国学经典教育的吸引力,确保诵读生动性、实效性,使诵读活动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扎根学校,可以在诵读的形式上着力探索,大胆创新,把读与舞、读与画、读与写、读与唱、读与演、读与诵结合起来,鼓励师生共读、师生共书、家长与子女共同参与,使教育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家庭文化有机组成部分。

(三)学科渗透

在各门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挖掘本学科中蕴涵的传统文化因素,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能力、指导方法的同时,渗透中华文明成果、传统美德教育,将国学经典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认同、接受中华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主渠道作用。在语文、思品、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许可,适当拓展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国学内容,加强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指导与考核,在语文课程质量检测中,包含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提高国学经典学习效果。

(四)活动引领

1.学校引领。学校将通过举办德育论坛、学校道德讲堂,开展经典诵读、书法、演讲、征文、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引领、推动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展示活动成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引领、推动全县国学经典教育不断持续、深入开展。

2.社团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学生围绕学习、研究、宣传、实践国学的相关内容,例如组织成立诗词、书法、美术、武术等方面的兴趣活动小组或社团等,开展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对国学的兴趣爱好,使国学经典教育融入学生社团活动之中,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主题活动。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或一些特殊的纪念日,例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端阳节、春节、孔子诞辰日等,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多样以国学经典文化为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表演活动、讲座活动,例如开设中华习俗、中华礼仪、国学常识等讲座;中秋诗会、新春诗会等,融国学经典教育于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文化、庆典文化之中。

4.实践活动。各校利用寒(暑)假、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设立创新性活动主题,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传统美德,认识国学内涵,传播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努力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五)环境浸润

通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科课程的渗透,校园和社会国学经典教育氛围的创设和熏陶,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学生集会等多种形式宣传国学经典,在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受益。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国学经典教育实施领导小组。把国学经典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

2.制定实施方案。学校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相应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方案,结合本校特点,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分年段、分学期、分步骤、有针对性的逐步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各学校要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安排上立足长远,不断完善,形成稳定的国学经典教育机制。

3.保障经费投入。学校保证为学生提供国学经典教育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图书、资料、影视作品配置方面,学校要注意采购一些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图书、光盘等文字与影像作品,供教师、学生借阅、使用,在公用经费的分配、使用方面,对于教师、学生开展的各项社团活动、实践活动、经典诵读、表演活动等将给予必要的支持,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4.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以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教师为主,其他学科教师为辅,进行学科渗透,建立一支国学经典教育师资队伍。学校将通过开展教师国学教育专题培训、继续教育、骨干教师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强化任课教师国学教育能力。组织国学经典教育示范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赴国学经典教育开展的广泛、扎实地区、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增进对国学经典教育的认识,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201511


@2015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26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