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天地
快速链接
“防艾”路上,你我同行一西南交大附中教职工“防艾”知识讲座
发布日期: 2018-10-26 浏览次数:

                                                                                                        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为了让教职工能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做好学生的防艾宣传教育工作,增强防病意识和能力,1025日下午,我校特邀四川疾控中心的研究员冯燎老师,在大阶梯教室,为老师们举办了一场精彩生动的青少年艾滋病防控形势与应对防艾专题知识讲座。


 
艾滋并不遥远,一切皆有可能。
    冯老师首先给大家讲述了全球艾滋病疫情35年的变化趋势,而近年来中国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暴增,四川更是我国艾滋病发的重灾区。一个个真实而沉痛的案例,让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了艾滋病的严重性以及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冰冻三尺,须防微杜渐。大量的图片和详实的数据触目惊心,背后的真相令人唏嘘。原来艾滋病并非是个遥远的传说,一切不幸都有可能降临。生活中的纹眉,穿耳,文身等侵入性操作,未经严格消毒都有传染隐患。冯老师从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传播途径、症状与检测、防治措施、艾滋病与青少年等方面细致、全面地介绍了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让老师们深刻了解到艾滋病的危害和有效防治的具体措施。有远虑,才无近忧。健康警钟长鸣,防艾势在必行。


 
树立防艾意识,不必谈色变。
    习总书记曾说:“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和偏见。恐惧源于未知。对于个人而言,了解病毒基本知识,是科学防护应对病毒来袭的有效手段。冯老师告诫老师们,在生活中要洁身自爱,重视细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远离艾滋,用正确的途径寻求帮助和治疗。我们只要拥有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必谈色变,草木皆兵。生命是1,后面是0,时刻谨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尽一切可能抵制艾滋病的侵袭。这是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为他人、为社会负责。 

    比艾滋病毒更可怕是歧视和冷漠。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合理治疗,终身服药,是可以将其控制的。生活中共同进餐、共用电话和办公用品、共用马桶圈、握手、蚊子叮等均不会传染。而一些人冷漠、孤立的态度,给患者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其拒绝配合治疗,贻误病情甚至报复社会。对高危人群开展药物维持治疗,是遏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给予艾滋病人和HIV感染者心理救助,关怀他们,携手“抗艾”。“关爱艾滋病人,不是背过脸,而是真诚地面向他们,这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理性与温度。


 

    冯老师用她专业的知识,精准的语言,风趣的表达带领大家走出认知的盲区,在讲座中多次与老师们互动,会场气氛非常融洽。
为青春设道防,为健康保份险。
    近年来,艾滋病的蔓延和扩散已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青年大学生的感染者人数更是逐年增加。艾滋病已成为导致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因素,仅次于道路交通意外。艾滋病发病的年轻化离不开“性”的困扰。由于传统观念束缚和“无师自通论”,青少年普遍性知识贫乏,加之好奇心强,无知无畏,对某些高危行为缺乏风险意识。预防青少年传播艾滋病,是目前“防艾”工作的重中之重。冯老师特别强调,老师们不仅自己要了解艾滋,正视艾滋,更要用知识武装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性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学生从根本上树立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安全套比玫瑰更重要”。冯老师的讲解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发人深省。在场老师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青少年防艾教育刻不容缓。


    远离艾滋,从我做起。防艾路上,你我同行。本次防艾主题讲座,传递的不只是艾滋病的知识,更是一种爱心和使命。希望老师们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科学预防艾滋,做好青少年防艾知识普及工作,让学生增强防范意识,抵御病毒侵害,关爱艾滋病患,支持防艾事业。

    让爱靠近,让远离;防,时不我待,让生命远离病毒,让你我相互关照,共同携手,以爱之命,与同行!

 


@2015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26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