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快速链接
寻古望丛祠,拜水都江堰—记我校高二三班研学活动
发布日期: 2019-05-10 浏览次数:

   【壹】初访

    2019412日,芳菲四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同学们期盼已久的研学活动终于到来了。寻古望丛祠,拜水都江堰。乘着春风,我们出发啦!

    寓学于旅,寓学于乐。目送车窗外片片青山绿水,谈笑同学间齐声竞答知识。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始建于秦昭王末年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知识抢答,不亦乐乎

【贰】拜水

    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来到了这润泽天府的传世水利工程前。奔腾的江水吟唱着千年的歌谣,气势磅礴地浪花拍打堤岸,仿佛一遍遍追问着我们是谁,为何而来。刹那间,人的渺小显现了。我们于自然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确实渺小,但都江堰——水利工程,告诉我们的不止这点。都江堰管理局的专业人员为我们一点点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展示它的风华。“它是李冰父子所筑,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都江堰的创建,正是以李冰为代表的治水先贤,在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参天地之造化”,遵循“道法自然”的理念,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水流态势,度势建堰,成就了人类科学治水的光辉典范。其创建,成功地在流域层面上实现了“自然之区”与“人文之区”的互补和联结,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从而促进了区域文明的持续发展。

    多么奇妙,自然赋予我们权利,我们利用它来创造自己的生活。“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它终归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好例证。我们为它的不平凡而震撼。渺小与伟岸同在,卑微与伟大共生。而都江堰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人之渺小。猝然间,大家一片沉寂,似乎是在浪花声与解说声中,真切感悟到了自身深处的无限渺小与创造伟大的潜能。是的,我们正视渺小,反思渺小,那本就是一种伟大。

    玉垒山上的白云游离无定。这一片蜀国的山水,历经千年的润泽后,好似一块宝玉,温润柔美,光华内蕴。临走前,再次遥望一眼都江堰,感觉河水不再湍急了,它正如我们现在的心境,在翻腾过后则是更深的宁静和沉淀。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让我们的心永远在这山水之间。

【叁】领悟

    一个伟大的奇迹如何被世人永久铭记?只凭着它的涓滴仍润泽着天府大地。离堆公园的荟萃宫内,我们与遥远的历史见面——指尖隔空拂过一件件文物,仿佛要揭开那重重帘幕下的身影。千年前的李冰能否听到今人言语,他可否知道当初的治水之举为后世带来多么深厚的福泽,江水东流,不多言语——让我们为这安宁人间,祝福吧!

【肆】二帝

    向着历史的长河源头追溯。蚕丛杜宇的身影早已模糊。葱茏的草木不知此地为何,仍随着春风绿了一遍又一遍。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在太白笔下的历史变成幅写意的水墨面,笔尖饱蘸的墨汁还未干透,淋漓地洒在宜纸上蜿蜓开去,渗人纸张的每一层纤维里。细细晕染,细细研磨。拜水都江堰后,我们跨过山水阻隔,越过历史沟壑,见到了闻名已久的望丛祠。

    远望望丛祠,想到的是“山水之间,万物忘言,是滋润和寄寓心灵的所在”的忘我。走进望丛祠,细细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宽度。所观,是一池春水和常青的树木,所感,是和煦的春风拂面,我们看着草长莺飞之景,我们俯视着尘埃,历史又在俯视着我们,我们平视着生活,仰视着逼不可及的权力与天的所在,望丛祠,它就是是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结合的出发点。千年前的人物穿过岁月长河与我们相遇,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寻找无限深广的可能性将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转化成草木自然之间的寻寻觅觅。

 

    一代人的记忆或许会随着一代人的逝去而终结,波浪式的规律循环会露骨地展现着悲哀,或许眼前的美好冲淡了我们对古蜀帝的悲伤,因为青山绿水永远也不会离开,总有希望在等待,纵使风云变迁,一代代人仍将与与四周的花草树木结新缘。

【伍】归程

    返回的路途总是显得更快一些,这一路走走停停,所见所闻甚多。闭眼静坐,眼前便是秀丽的山水,耳边便是连绵的江声。我们见到了多少,我们就领略了多少。别过都江堰,别过望丛祠,那涓涓清流,杳杳古意依然如初。

    本次研学活动特别感谢都江堰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和高20173班全体家长的理解配合。


                                撰稿人:高二三班  郭润媛  曹新扬

 


@2015 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26985号